close
夫樂者。象成者也。揔干而山立。武王之事也。
發揚蹈厲。大公之志也。武亂皆坐。周召之治也。
且夫武。始而北出。再成而滅商。
三成而南。四成而南國是疆。五成而分。
周公左。召公右。六成復綴。以崇天子。
夾振之而駟伐。盛威於中國也。
分夾而進。事蚤濟也。久立於綴。以待諸侯之至也。
樂是對已發生過的事的形象化再現,如《武》樂開始時,
舞者手持盾牌,山立不動,象徵當時武王的行事:
命部下全副武裝,只待諸侯響應,就要出擊了;
《武》舞一開始就發揚蹈厲,威猛異常,象徵太公呂望指揮戰鬥,
欲一舉而滅商的決心;結束時,武事已畢,舞者單膝跪地,
象徵周公、召公戰後治理國家歸於安定。
再者,《武》樂開始時,舞者自南而北,象徵北出朝歌,
曲奏第二遍,舞者的動作象徵滅商時的殊死決鬥,
第三遍象徵凱旋南歸,第四遍象徵南方諸國歸入版圖,
第五遍象徵分陝而治,周、召二公為左右二伯,
周公居左,治陝以東,召公居右,治陝以西,
第六遍舞者重又相綴成行,表示對天子的崇敬,
天子與大將夾舞者而立,振動鐸鈴,以增士氣,
出兵四面討伐,威勢盛於中國。
夾舞者分進出擊,是為了戰事早些成功。
成行以後久立不動,是為了等待諸侯兵的到來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