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輩匣中三尺水,曾入吳潭斬龍子。
隙月斜明刮露寒,練帶平鋪吹不起。
蛟胎皮老蒺藜刺,鷿鵜淬花白鷳尾。
直是荊軻一片心,莫教照見春坊字。
挼絲團金懸簏敕,神光欲截藍田玉。
提出西方白帝驚,嗷嗷鬼母秋郊哭。
正字,是唐朝太子宮中掌校正經史文字的官名,
隸屬於左春坊,故稱春坊正字。
太子宮中擔任正字之職的老前輩,
在他的劍匣中,有一柄光芒如三尺秋水的寶劍,
這把寶劍,曾潛入吳潭之中斬殺蛟龍,有著不尋常的來歷。
它好似從雲隙中射下的明朗月光,有如秋意寒氣襲來;
又像是一條攤平的白色絹帶,只是風無法將之吹起。
鯊魚老皮製成的劍鞘上,刻有蒺藜刺般的花紋,
劍身上塗抹鷿鵜的油脂,使其像白鷳鳥的尾羽般光亮。
就像荊軻一片赤誠的俠義之心,寶劍也想望著再有一試鋒芒的時刻,
而它卻被閒置不用,空讓光芒映照著左春坊的書籍文字。
金絲編製成的圓形繐子垂掛在劍柄上,還是那樣地鮮艷奪目,
寶劍在匣中散發出神異的靈光,像是要把藍田美玉切削成泥。
西方之神白帝看見它也會驚惶失色,哀號的鬼母在西郊野外哭泣。
白話試譯:水晴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