予姊丈之祖,宋公諱燾,邑廩生。
一日,病臥,見吏人持牒,牽白顛馬來,云:「請赴試。」
公言:「文宗未臨,何遽得考?」吏不言,但敦促之。
公力疾乘馬從去。路甚生疏。至一城郭,如王者都。
移時入府廨,宮室壯麗。上坐十餘官,都不知何人,惟關壯繆可識。
我的姊夫的祖父,名叫宋燾,他是縣邑的廩生。
有一天,他因病而倒臥床上,見到一個官吏拿著文書,牽著一匹白額馬來,
對他說:請去參加考試。
宋公說:學政官沒有來,為甚麼急著考試?
那官吏並不回答,只是催他去考試。
宋公只好勉力帶病騎馬跟著他前去了。路途甚為陌生。
到了一座城,這城的樣子就像一國的首都。
不一會便進了試殿,只見建築雄偉華麗。
堂上坐著十幾位官員,都不知道是甚麼人,只認得關帝爺。
簷下設几、墩各二,先有一秀才坐其末,公便與連肩。
几上各有筆札。俄題紙飛下。視之,八字云:「一人二人,有心無心。」
二公文成,呈殿上。
公文中有云:「有心為善,雖善不賞;無心為惡,雖惡不罰。」
諸神傳贊不已。
召公上,諭曰:「河南缺一城隍,君稱其職。」
公方悟,頓首泣曰:
「辱膺寵命,何敢多辭。但老母七旬,奉養無人,請得終其天年,惟聽錄用。」
上一帝王像者,即命稽母壽籍。
有長鬚吏,捧冊翻閱一過,白:「有陽算九年。」
共躊躇間,關帝曰:「不妨令張生攝篆九年,瓜代可也。」
乃謂公:「應即赴任;今推仁孝之心,給假九年,及期當復相召。」
又勉勵秀才數語。二公稽首並下。
殿外屋簷下擺放桌子、坐墩各兩個,已有一名秀才坐在下位,
宋公便與他並肩而坐。兩張桌上各放著筆和紙。
不久就發下試卷,宋公看了試卷,上面有八個字寫著:一人二人,有心無心。
兩人文章完成後,呈予殿上。
宋公文章中這麼寫著:有人刻意做了好事,雖然行善,卻不應獎賞;
有人不是故意作惡,雖然做了壞事,也不應罰他。
諸神傳閱稱讚不已。
於是傳宋公上殿,下令說:河南缺一個城隍爺,你很適合這個職位。
宋公這才明白自己是參加了甚麼考試,一邊磕頭一邊哭著說:
承蒙諸神恩寵,命我去當城隍,我哪敢一再推辭。
但我年邁的母親七十歲了,沒有人可以奉養她,
請准我侍奉母親直至她陽壽盡了,之後再依你們的安排就任。
堂上坐著一位像帝王的人,立刻差人去查對宋母的壽限。
有個長鬚官捧過簿子翻看一遍,說道:還有陽壽九年。
眾神都在猶豫時,關帝爺說:不妨先讓張生代理這九年,等宋母壽限到了再接替。
就告訴宋公:本應讓你即刻赴任,如今推崇你仁慈孝順的心地,
給你九年的假期,到時再召請你去就任。
又對張秀才說了些勉勵的話。兩人向眾神磕頭後一起下堂。
秀才握手,送諸郊野。自言長山張某。
以詩贈別,都忘其詞,中有「有花有酒春常在,無燭無燈夜自明」之句。
公既騎,乃別而去。及抵里,豁若夢寤。
時卒已三日。母聞棺中呻吟,扶出,半日始能語。
問之長山,果有張生,於是日死矣。後九年,母果卒。
營葬既畢,浣濯入室而歿。
其岳家居城中西門內,忽見公鏤膺朱幩,輿馬甚眾,登其堂,一拜而行。
相共驚疑,不知其為神。奔訊鄉中,則已歿矣。
公有自記小傳,惜亂後無存,此其略耳。
張秀才與宋公彼此伸手相握,然後送宋公到了郊外曠野。
他對宋公說,自己是長山這個地方的人氏,姓張。
又以詩句送給宋公,作為臨別的紀念,但宋公忘了大部份的內容,
只記得中間有「有花有酒春常在,無燭無燈夜自明」的句子。
宋公上馬告辭而去,待他回到鄉里之時,有如從夢中醒來一般。
此時他在陽世已死去三日了。
宋母聽到棺材內有呻吟聲,便把他扶出來,過了半天他才能夠說話。
詢問起長山這個地方,果然有一位姓張的人,在這天去世了。
九年之後,宋母果然辭世。
喪葬的事結束後,宋公沐浴全身,進屋也去世了。
他的丈人家在城中的西門裡,忽然看到宋公坐在馬飾華美的車內,
後面跟隨了許多車馬,來到他家大堂,向他一拜便離開了。
眾人都感到驚訝疑惑,不知宋公已成了神。
於是他們急往宋公所住的鄉里打聽消息,才知宋公已逝。
宋公有自寫小傳,可惜在戰亂後沒有留存下來,這只是事情的大概罷了。
白話試譯:水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