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慈明與汝南袁閬(音朗)相見,問潁川人士,慈明先及諸兄。
閬笑曰:「士但可因親舊而已乎?」
慈明曰:「足下相難,依據者何經?」
閬曰:「方問國士而及諸兄,是以尤之耳。」
慈明曰:「昔者祁奚內舉不失其子,外舉不失其讎,以為至公。
公旦文王之詩,不論堯舜之德,而頌文武者,親親之義也。
春秋之義,內其國而外諸夏。且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,不為悖德乎?」
荀慈明和汝南郡袁閬見面時,袁閬問起穎川郡有哪些才德之士,
慈明先就提到自己的幾位兄長。
袁閬譏笑他說:才德之士只能靠親朋故舊來揚名嗎?
慈明說:您責備我,依據甚麼原則?
袁閬說:我剛才問國士,你卻談自己的諸位兄長,因此我才責問你呀!
慈明說:從前祁奚在推薦人才時,對內不忽略自己的兒子,對外不忽略自己的仇人,
人們認為他是最公正無私的。
周公旦作《文王》時,不去敘說遠古帝王堯和舜的德政,卻歌頌周文王、周武王,
這是符合愛親人這一大義的。
《春秋》記事的原則是:把本國看成親的,把諸侯國看成疏的。
再說不愛自己的親人而愛別人的人,豈不是違反了道德嗎?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