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之僑得良桐焉,斲(音卓)而為琴,弦而鼓之,金聲而玉應,
自以為天下之美也。
獻之太常。使國工視之,曰:「弗古。」還之。
工之僑獲得質地非常好的桐木,便砍下它做成了一張琴,
安上琴弦彈奏起來,發出如叩鐘擊罄般悅耳動聽的聲音,
從此自認為這是天下最美好的琴了,於是就將琴獻給太常。
太常便派朝廷最優秀的樂工來驗收這張琴,
樂工看了以後說:「這不是古琴」,就把這張琴退還給工之僑。
工之僑以歸,謀諸漆工,作斷紋焉;
又謀諸篆工,作古窾(音塚)焉;匣而埋諸土。
其年出之,抱以適市。貴人過而視之,易之以百金,獻諸朝。
樂官傳視,皆曰:「希世之珍也。」
工之僑把琴抱回來後,跑去和漆工商議,請他在琴上刻些斷紋出來。
又去和雕刻花紋的工匠商議,請他在琴體上題上古代的文字。
然後裝在匣子裡,埋在土中。一週年後挖出來,在抱到市場去賣。
有位顯貴的人經過時看見了,用一百金子把它買下來獻給朝廷。
朝中樂官爭相傳視,紛紛讚歎道:「真是世上稀有的珍寶啊!」
工之僑聞之,嘆曰:
「悲哉,世也!豈獨一琴哉!莫不然矣。而不早圖之,其與亡矣!」
遂去,入於宕冥之山,不知其所終。
工之僑聽了這件事後,感嘆著說:
「真可悲啊,這樣的世道人心!又哪裡只有對待這琴是這樣的呢?
其實朝中沒有一件事不是這樣的!
如果不早作打算,恐怕也將要跟這個世道一起滅亡。」
於是毅然離開這個污濁的俗世,進入幽深廣大的宕冥山中,
世人也不知工之僑最後的結果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