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臨周而求九鼎,周君患之。
顏率曰:「大王勿憂,臣請東借救於齊。」
顏率至齊,謂齊王曰:「夫秦之為無道也,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,
周之君臣,內自盡計,與秦,不若歸之大國。夫存危國,美名也;
得九鼎,厚寶也。願大王圖之。」
齊王大悅,發師五萬人,使陳臣思將以救周,而秦兵罷。
秦國出兵進逼周地,索求周室九鼎,周君為此憂慮不安,
大臣顏率說:大王您不必擔憂,請讓我前往齊國去求助。
顏率到了齊國,對齊王說:秦王暴虐無道,打算出兵進逼周室來索求九鼎;
我東周君臣在宮廷內尋思對策,認為與其給了秦國,還不如送給貴國。
貴國若挽救面臨危亡的國家必定美名傳揚,
如果能得到九鼎這樣的國之珍寶,也是大幸。希望大王考慮。
齊王聽了大為高興,於是出兵五萬,派大臣陳臣思帶領前去救周,
秦兵因此便撤退了。
齊將求九鼎,周君又患之。
顏率曰:「大王勿悠,臣請東解之。」
顏率至齊,謂齊王曰:「周賴大國之義,得君臣父子相保也,願獻九鼎,
不識大國何途之從而致之齊?」
齊王曰:「寡人將寄徑於梁。」
顏率曰:「不可。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,謀之暉臺之下,少海之上,其日久矣。
鼎入梁,必不出。」
齊王曰:「寡人將寄徑於楚。」
對曰:「不可,楚之君臣欲得九鼎,謀之於葉庭之中,其日久矣。
若入楚,鼎必不出。」
王曰:「寡人終何途之從而致之齊?」
齊王準備來索求九鼎,以求實現顏率的承諾,周君又為此憂慮不安。
顏率說:大王不必擔憂,請讓我去齊國處理此事。
顏率來到齊國,對齊王說:
我東周仰賴貴國的義舉,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無事,
因此我國願意獻出九鼎,但是卻不知貴國要借哪條道路把九鼎從東周運回到齊國?
齊王說:寡人將借道梁國。
顏率說:不可以借道梁國,因為梁國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,
他們在暉台和少海一帶謀劃這件事已經很久了。
所以九鼎一旦進入梁國,必然很難再出來。
於是齊王又說:那麼寡人將借道楚國。
顏率回答說:這也不成,因為楚國君臣為了得到九鼎,
很早就在葉庭這個地方進行謀劃。
假如九鼎進入楚國,也絕對不會再運出來。
齊王說:那麼寡人究竟可以從哪個途徑把九鼎運到齊國呢?
顏率曰:「弊邑固竊為大王患之。夫鼎者,非效醯壺醬甀耳,可懷挾挈以至齊者;
非效鳥集烏飛,兔興馬逝,漓然止於齊者。
昔周之伐殷,得九鼎,凡一鼎而九萬人輓之,九九八十一萬人,
士卒師徒器械被具,所以備者稱此。
今大王縱有其人,何途之從而出?臣竊為大王私憂之。」
齊王曰:「子之數來者,猶無與耳。」
顏率曰:「不敢欺大國,疾定所從出,弊邑遷鼎以待命。」齊王乃止。
顏率說:我東周君臣也在私下為大王這件事憂慮。
所謂九鼎,並不是像醋瓶子或醬罐子一類的東西,
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懷中就能拿到齊國,
也不像群鳥聚集、烏鴉飛散、兔子奔跳、駿馬疾馳那樣,可以飛快地進入齊國。
昔日周武王伐殷紂王獲得九鼎之後,為了拉運一鼎就動用了九萬人,
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萬人。
士兵、工匠需要的難以計數,此外還要準備相應的搬運工具和被服糧餉等物資,
如今大王即使有這種人力,也不知道從哪條途徑把九鼎運回齊國。
所以臣一直在私下為大王擔憂。
齊王說:你數次來到我齊國,還是不想把九鼎給寡人了。
顏率說:臣怎敢欺騙貴國呢,只要大王能趕快決定從哪條途徑搬運,
我東周君臣可遷移九鼎聽候命令。
齊王終於打消了獲得九鼎的念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