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「晉文公譎而不正,齊桓公正而不譎。」
子路曰:「桓公殺公子糾,召忽死之,管仲不死,曰,未仁乎?」
子曰:「桓公九合諸侯,不以兵車,管仲之力也。如其仁!如其仁!」
子貢曰:「管仲非仁者與?桓公殺公子糾,不能死,又相之。」
子曰:「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賜。
微管仲,吾其被髮左衽矣!
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,自經於溝瀆,而莫之知也!」
孔子說:晉文公通達權變而不守正道,
齊桓公遵守正道而不通達權變。
子路問道:齊桓公殺了公子糾,召忽殉節,代替公子糾死了,
管仲卻偷生不死,這不合仁道吧?
孔子回答說:齊桓公九次召集諸侯群雄,不用武力,
這都是管仲的功勞。這就是他的仁道呀!這就是他的仁道呀!
子貢問說:管仲不是個仁者吧?齊桓公殺了公子糾,
他不為公子糾殉節,反倒輔佐齊桓公。
孔子回答說:管仲輔佐齊桓公尊王攘夷,一統天下,
老百姓直到今天還得到他的恩澤,
要是沒有管仲,我們都要因亡國而做胡人打扮了!
管仲哪裡會像一般平民百姓那樣,在溝渠自殺,卻沒人曉得!
(意思是他不會像一般人那樣輕易愚忠尋死)
白話試譯:水晴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