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國攻秦,入函谷。秦王謂樓緩,曰:
「三國之兵深矣,寡人慾割河東而講。」
對曰:「割河東,大費也;免於國患,大利也。此父兄之任也。
王何不召公子池而聞焉?」
王召公子池而問焉,對曰:「講亦悔,不講亦悔。」王曰:「何也?」
對曰:「王割河東而講,三國雖去,王必曰:
『惜矣!三國且去,吾特以三城從之。』此講之悔也。」
王曰鈞吾悔也,寧亡三城而悔,無危咸陽而悔也。寡人決講矣。」
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講於三國之兵,乃退。
齊、韓、魏三國聯合攻秦,攻入了函谷關。
秦王對相國樓緩說:「三國軍隊進攻緊迫,情勢已經很嚴重了,
我打算把河東之地割給他們,和他們講和。」
樓緩說:「割讓河東之地,代價太大了,
但是能使國家避免大災難,又有很大的利益。
這樣大的事,應該由宗室貴族來商定,大王為何不召見公子池向他詢問呢?」
秦王召見公子池詢問他,
公子池說:「和三國講和要後悔,不和他們講和也要後悔。」
秦王說:「為甚麼?」
公子池說:「大王割讓河東之地,和他們講和,三國即使撤兵離去,
大王一定會說:『可惜啊!三國還是撤兵了,我白白地送掉了三個城邑』。
這是指講和的後悔;大王如果不和他們講和,三國已經攻進了函谷關,
咸陽一定會處境危險,大王又會說:
『可惜啊!我為了愛惜三個城邑,而沒有和他們講和。這又是不講和的後悔。」
秦王說:「反正都得後悔,我寧願失掉三個城邑而後悔,
也不能因危及咸陽而後悔。我已經決定講和了。」
終於他派出公子池拿割讓三城去和三國講和,三國這才撤兵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