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者何?能也。何能也?能殺也。何以不言殺?見段之有徒眾也。
段,鄭伯弟也。何以知其為弟也?
殺世子、母弟目君;以其目君,知其為弟也。
段,弟也,而弗謂弟;公子也,而弗謂公子。貶之也。段失子弟之道矣。
賤段而甚鄭伯也。何甚乎鄭伯?甚鄭伯之處心積慮,成於殺也。
于鄢,遠也。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云爾,甚之也。
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?緩追逸賊,親親之道也。
克是甚麼意思?就是能夠的意思。能夠做甚麼呢?能夠殺人。
為甚麼不直接說殺呢?因為要表示出追隨共叔段的人很多。
共叔段是鄭伯的弟弟,怎麼知道他是弟弟的呢?
因為假如國君殺了嫡親的長子,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,
便用國君的爵號稱呼他,現在文中既然已經稱呼鄭伯,
那麼也就知道共叔段是鄭伯的弟弟了。
共叔段既然是國君的弟弟,卻不稱他為弟弟;
共叔段應當是公子,也不稱他為公子,這是對他的貶斥,
因為共叔段已經喪失了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道德以為。
所以《春秋》鄙視共叔段的程度超過了對鄭伯的批評。
在甚麼地方超過了對鄭伯的批評?
因為經文並未對鄭伯想盡一切方式,想要殺掉弟弟的意願提出批評。
但經文說在鄢這個地方打敗段的,表明共叔段已經跑到遠離鄭國都城的地方了,
就好比說是從母親的懷中奪過嬰兒殺掉,這又是鄭伯做得過分的地方。
既然這樣,那麼對鄭伯來說最好的方法是甚麼呢?
就是不要急著追殺已經逃遠了的亂臣,而應該遵循兄弟之間相親相敬的道德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