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四月戊午,晉侯使呂相絕秦,曰:「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,戮力同心,
  申之以盟誓,重之以昏姻。天禍晉國,文公如齊,惠公如秦。
  無祿,獻公即世。穆公不忘舊德,俾我惠公,用能奉祀于晉;
  又不能成大勳,而為韓之師。亦悔于厥心,用集我文公,是穆之成也。

  夏天四月初五,晉歷公派呂相去秦國斷交,說:
  從前我們先君獻公與穆公相友好,齊心合力,
  用盟誓來明確兩國關係,用婚姻來加深兩國關係。
  上天降禍晉國,文公逃亡齊國,惠公逃亡秦國。
  不幸,獻公去世,穆公不忘從前的交情,使我們惠公因此能回晉國主持祭祀。
  但是秦國又沒有完成大的功勞,卻同我們發生了韓原之戰。
  事後穆公心裡感到了後悔,因而成全了我們文公回國為君。這都是穆公的功勞。

  文公躬擐(音換)甲冑,跋履山川,踰越險阻,
  征東之諸侯,虞、夏、商、周之胤,而朝諸秦,則亦既報舊德矣。
  鄭人怒君之疆埸(音易),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。
  秦大夫不詢于我寡君,擅及鄭盟,諸侯疾之,將致命于秦。
  文公恐懼,綏靖諸侯;秦師克還無害。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。

  文公親自戴盔披甲,跋山涉水,經歷艱難險阻,
  征討東方諸候國,虞、夏、商、周的後代都來朝見秦國君王,
  這就已經報答了秦國過去的恩德了。
  鄭國人侵擾君王的邊疆,我們文公率諸侯和秦國一起去包圍鄭國。
  秦國大夫不和我們國君商量,擅自同鄭國訂立盟約。
  諸侯都痛恨這種做法,要同秦國拚命。
  文公擔心秦國受損,說服了諸侯,秦國軍隊才得以回國而沒有受到損害,
  這就是我們對秦國有大恩大德之處。


  無祿,文公即世,穆為不弔,蔑死我君,寡我襄公,
  迭我殽地,奸絕我好,伐我保城,殄滅我費滑,散離我兄弟,
  撓亂我同盟,傾覆我國家。
  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勳,而懼社稷之隕,是以有殽之師。
  猶願赦罪于穆公,穆公弗聽,而即楚謀我。
  天誘其衷,成王隕命,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。

  不幸文公去世,穆公不懷好意蔑視我們故去的國君,
  輕視我們襄公,侵擾我們的殽地,斷絕同我國的友好,
  攻打我們的城堡,滅絕我們的滑國,離間我們兄弟國家的關係,
  擾亂我們的盟邦, 顛覆我們的國家。
  我們襄公沒有忘記秦君以往的功勞,
  卻又害怕國家滅亡,所以才有殽地的戰鬥。
  我們是希望穆公寬免我們的罪過,穆公不同意,反而親近楚國來算計我們。
  老天有眼,楚成王喪了命,穆公因此沒有使侵犯我國的圖謀得逞。


  穆、襄即世,康、靈即位。
  康公,我之自出,又欲闕翦我公室,傾覆我社稷,
  帥我蝥賊,以來蕩搖我邊疆,我是以有令狐之役。
  康猶不悛(音圈),入我河曲,伐我涑川,俘我王官,
  翦我羈馬,我是以有河曲之戰。東道之不通,則是康公絕我好也。

  穆公和襄公去世,康公和靈公即位。
  康公是我們先君獻公的外甥,卻又想損害我們王室,顛覆我們國家,
  率公子雍回國爭位, 讓他擾亂我們的邊疆,於是我們才有令狐之戰。
  康公還不肯悔改,入侵我們的河曲,攻打我們的涑川,
  劫掠我們的王宮,奪走我們的羈馬,因此我們才有了河曲之戰。
  往東方的道路不通,正因為康公斷絕了與我們的友好關係。


  及君之嗣也,我君景公引領西望,曰:『庶撫我乎!』
  君亦不惠稱盟,利吾有狄難,入我河縣,焚我箕、郜,
  芟(音山)夷我農功,虔劉我邊陲,我是以有輔氏之聚。
  君亦悔禍之延,而欲徼福于先君獻、穆,使伯車來命我景公。
  曰:『吾與女同好棄惡,復脩舊德,以追念前勳。』
  言誓未就,景公即世,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。
  君又不祥,背棄盟誓。白狄及君同州,君之仇讎,而我之昏姻也。
  君來賜命曰:『吾與女伐狄。』
  寡君不敢顧昏姻,畏君之威,而受命于吏。
  君有二心於狄,曰:『晉將伐女。』狄應且憎,是用告我。
  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,亦來告我曰:
  『秦背令狐之盟,而來求盟于我:「昭告昊天上帝、秦三公、楚三王,
  曰:『余雖與晉出入,余唯利是視。』」
  不穀惡其無成德,是用宣之,以懲不壹。』
  諸侯備聞此言,斯是用痛心疾首,暱就寡人。

  等到君王即位之後,我們景公伸長脖子望著西邊說:恐怕要關照我們吧!
  但君王還是不肯開恩同我國結為盟好,卻乘我們遇上狄人禍亂之機,
  入侵我們臨河的縣邑,焚燒我們的箕、郜兩地 ,
  搶割毀壞我們的莊稼,屠殺我們的邊民,因此我們才有輔氏之戰。
  君王也後悔兩國戰爭蔓延,因而想向先君獻公和穆公求福,
  派遣伯車來命令我們景公說:我們和你們相互友好,拋棄怨恨,
  恢復過去的友誼,以追悼從前先君的功績。
  盟誓還沒有完成,景公就去世了,因此我們國君才有了令狐的盟會。
  君王又產生了不善之心,背棄了盟誓。
  白狄和秦國同處雍州,是君王的仇敵,卻是我們的姻親。
  君王賜給我們命令說:我們和你們一起攻打狄人。
  我們國君不敢顧念姻親之好,畏懼君王的威嚴,
  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。
  但君王又對狄人表示友好,對狄人說:晉國將要攻打你們。
  狄人表面上答應了你們的要求,心裡卻憎恨你們的做法,
  因此告訴了我們。楚國人同樣憎恨君王反覆無常,也來告訴我們說;
  秦國背叛了令狐的盟約,而來向我們要求結盟。
  他們向著皇天上帝、秦國的三位先公和楚國的三位先王宣誓說 :
  我們雖然和晉國有來往,當我們只關注利益。
  我討厭他們反覆無常,把這些事公開,以便懲戒那些用心不專一的人。
  諸侯們全都聽到了這些話,因此感到痛心疾首,都來和我親近。

  寡人帥以聽命,唯好是求,君若惠顧諸侯,
  矜哀寡人而賜之盟,則寡人之願也。其承寧諸侯以退,豈敢徼(音交)亂?
  君若不施大惠,寡人不佞,其不能以諸侯退矣!
  敢盡布之執事,俾執事實圖利之。」

  現在我率諸侯前來聽命,完全是為了請求盟好。
  如果君王肯開恩顧念諸侯們,哀憐寡人,賜我們締結盟誓,
  這就是寡人的心願,寡人將安撫諸侯而退走,哪裡敢自求禍亂呢?
  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, 寡人不才,恐怕就不能率諸侯退走了,
  我謹將全部意思都向君王的左右執行宣布了,望他們權衡怎樣才對秦國有利。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水晴 的頭像
    水晴

    水城晴風

    水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