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  夏,四月,取郜(音告)大鼎于宋。戊申,納于大廟。非禮也。

  夏季四月,魯桓公獲取宋國送來的郜大鼎,
  初九,放置在太廟裡,這樣做不合禮制。  


  臧哀伯諫曰:「君人者,將昭德塞違,以臨照百官,
  猶懼或失之,故昭令德以示子孫。
  是以清廟茅屋,大路越席,大羹不致,粢(音滋)食不鑿,昭其儉也。
  袞冕黻珽(音輔挺),帶裳幅舄(音細),衡紞紘綖(音膽紅延),昭其度也。
  藻率鞞鞛(音筆ㄅㄥˇ ),鞶(音盤)厲游纓,昭其數也。
  火龍黼黻(音扶),昭其文也。
  五色比象,昭其物也。錫鸞和鈴,昭其聲也。
  三辰旂(音旗)旗,昭其明也。夫德,儉而有度,登降有數,
  文物以紀之,聲明以發之,以臨照百官。
  百官於是乎戒懼,而不敢易紀律。
  今滅德立違,而寘(音至)其賂器於大廟,以明示百官。
  百官象之,其又何誅焉?國家之敗,由官邪也。
  官之失德,寵賂章也。郜鼎在廟,章孰甚焉?
  武王克商,遷九鼎於雒(音洛)邑,義士猶或非之,
  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於大廟,其若之何?」公不聽。

  臧哀伯進諫道:做國君的,要發揚德義,阻止邪惡,來為百官做表率。
  即使這樣,還害怕會有失誤的地方,所以還要彰明美德給子孫看。
  因此太廟用茅草蓋屋頂,大輅車中用蒲草結成的席做鋪墊,
  肉湯裡不用五味為調料,飲食不吃舂過的精米,這是昭示君主的節儉的。
  禮服、禮帽、蔽膝、玉笏、腰帶、裳裙、綁腿、鞋子、
  橫簪、絲帶、冕帶、冕飾,這是彰明朝廷的等級制度的;
  玉器的彩墊、佩巾、刀鞘、刀柄的裝飾、皮帶、
  腰帶的飾、旗上的飄帶、馬頸上的革帶,這是表明等級順序的;
  衣服上刺繡的火、龍、黼、黻的花紋,這是表明尊卑不同的文采;
  用赤、黑、黃、青、白五色繪出山、龍、花、蟲的形象,
  這是表明不同的色彩;車馬上的錫鈴、鸞鈴、和鈴、小鈴,這是表明聲威的;
  旗子上畫有日、月、星三辰,這是顯耀光明的。
  道德,講究節儉而又有一定的法度,上下尊卑有一定的等級秩序。
  所以,用紋樣、色彩來表示它,用聲音、明亮來顯揚它,
  這些用來統御百官,百官才因此有所警惕畏懼,而不敢違背紀律。
  現在您隱善揚惡,把別人賄賂的器物放置在太廟裡,
  公開的拿來給百官看,百官以此為榜樣,你還能去懲治甚麼人呢?
  國家衰敗,是來自於官吏的邪惡;官吏喪失德義,是因為受寵和賄賂之風公行。
  郜鼎放置在太廟裡,還有甚麼比這更公開的受賄呢?
  武王攻克商的時候,把得來的九鼎遷到王城,仁義之士還有所非議,
  更何況把那表明邪惡、違反禮法的受賄得來的器物放在太廟裡,這像甚麼樣子呢?
  桓公不聽。


  周內史聞之曰:「臧孫達其有後於魯乎!君違,不忘諫之以德。」

  周王室的內史聽說這件事,說:
  臧孫達的後代在魯國一定能長保祿位吧!國君違禮,他卻不忘記用德義來規勸他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水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