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史某,為狐所魅,病瘠。符禳(音ㄖㄤˊ)既窮,乃乞假歸,冀可逃避。
太史行,而狐從之。大懼,無所為謀。
有個翰林院的官員,被狐所迷惑,病得整個人形枯瘦。
用符、祈禱,辦法都用盡了,卻不見效,於是就請假回家,希望可以逃避狐災。
可是太史前頭走,狐就在後面跟著,太史更加害怕,但又無計可施。
太史:翰林。明清時多以翰林院官員兼史職,故習稱翰林為太史。
一日,止於涿門外,有鈴醫,自言能伏狐。太史延之入。
投以藥,則房中術也。促令服訖,入與狐交,銳不可當。
狐辟易,哀而求罷;不聽,進益勇。狐展轉營脫,苦不得去。
移時無聲,視之,現狐形而斃矣。
一天,他在涿縣城門外休息,有個搖鈴串巷的江湖郎中走來,說自己有伏狐妙方。
太史便請他來治狐。郎中給他開了藥方,其實是房中術所用的春藥。
郎中又催著他吃下了藥,叫他進房去與狐交合,其勢令狐難擋。
狐想逃躲,哀求太史作罷;太史不聽,反而更加猛烈,
狐翻扭身體想逃躲,苦無辦法離開。
過了一會就聽不到狐的聲音了,一看,已經現出原形死了。
昔余鄉某生者,素有嫪毐(音烙矮)之目,自言生平未得一快意。
夜宿孤館,四無鄰。忽有奔女,扉未啟而已入;心知其狐,亦欣然樂就狎之。
衿襦甫解,貫革直入。狐驚痛,啼聲吱然,如鷹脫韝(音夠),穿窗而出。
某猶望窗外作狎暱聲,哀喚之,冀其復回,而已寂然矣。
此真討狐之猛將也!宜榜門驅狐,可以為業。
從前,在我鄉里某個書生,素來有嫪毐的稱號,自己說生平未曾得到過一次滿足。
有一回,他夜宿在一間空屋,四周沒有鄰家。
忽然來了一個私奔的女子,門未打開,她就進屋來了。
書生心裡明白她是隻狐,也欣然與她親近。
狐女才剛解開衣物,書生就勢如破竹地與她交歡。
狐女驚喊疼痛,發出吱吱的叫聲,忽地好像獵鷹擺脫羈絆,迅速穿過窗子溜出。
書生還望向窗外,發出親暱的聲音,哀哀喚她,
希望她可以再回來,狐女卻已消失了。
這真是個討狐猛將啊!他應該把「驅狐」二字當廣告貼在門上,以此作為職業。
嫪毐之目:有大陰男子之稱。
嫪毐,戰國末秦相呂不韋的舍人,與秦太后通,操縱朝政。
始皇八年,封長信侯。次年,矯詔發卒欲攻蘄年宮為亂,事敗被殺,夷三族。
世以其為淫徒的代稱。目,稱謂。
白話試譯:水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