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軫去楚之秦。張儀謂秦王曰:「陳軫為王臣,常以國情輸楚。
儀不能與從事,願王逐之。即復之楚,願王殺之。」
王曰:「軫安敢之楚也。」
陳軫離開楚國來到秦國。
張儀對秦惠王說:陳軫作為大王您的臣子,卻常常把秦國的情況告訴楚國。
我不能和他一同辦事,希望大王把他攆走。
如果他真的要回到楚國去,就請大王把他殺掉。
秦惠王說:陳軫哪裡敢回到楚國去呢。
王召陳軫告之曰:「吾能聽子言,子欲何之?請為子車約。」
對曰:「臣願之楚。」
王曰:「儀以子為之楚,吾又自知子之楚。子非楚,且安之也!」
軫曰:「臣出,必故之楚,以順王與儀之策,而明臣之楚與不也。
楚人有兩妻者,人誂其長者,詈之;誂其少者,少者許之。
居無幾何,有兩妻者死。
客謂誂者曰:『汝取長者乎?少者乎?』『取長者。』
客曰:『長者詈汝,少者和汝,汝何為取長者?』
曰:『居彼人之所,則欲其許我也。今為我妻,則欲其為我詈人也。』
今楚王明主也,而昭陽賢相也。
軫為人臣,而常以國輸楚王,王必不留臣,昭陽將不與臣從事矣。以此明臣之楚與不。」
秦惠王召見陳軫並告訴他說:我能聽從你的話,你想要到哪裡去?
我可以替你預備車馬。
陳軫說:我願到楚國去。
惠王說:張儀認為你要到楚國去,我也知道你要到楚國去的。
你不去楚國,還將到哪裡去呢!
陳軫說:我走出秦國,一定故意要到楚國去,
以便順著大王和張儀的計策,來證明我是否可以到楚國去。
從前楚國有一個娶了兩個妻子的人,一天有人去勾引他的長妻,
他的長妻破口大罵;又去勾引他的少妻,少妻便應許了他。
過了不久,有兩妻的那個人死了。
有位客人對勾引者說:你是娶他的長妻呢?還是娶他的少妻?
他回答說:娶長妻。那位客人說:長妻罵過你,少妻喜歡你,你為甚麼要娶長妻呢?
勾引者說:處在那人之家時,當然要她應許我。
現在做了我的妻子,便要她替我罵別人了。
現在的楚王是個精明的人君,昭陽又是一個賢能的相國。
我已經做了別人的臣子,卻常常把別國的國情告訴楚王,楚王一定不肯留我,
昭陽也一定不肯和我共事的。由此看來就可以證明我是否會到楚國去。
軫出張儀入,問王曰:「陳軫果安之?」
王曰:「夫軫天下之辯士也,孰視寡人曰:『軫必之楚。』寡人遂無柰何也。
寡人因問曰:『子必之楚也,則儀之言果信矣!』
軫曰:『非獨儀之言也,行道之人皆知之。
昔者子胥忠其君,天下皆欲以為臣;孝己愛其親,天下皆欲以為子。
故賣僕妾不出里巷而取者,良僕妾也;出婦嫁於鄉里者,善婦也。
臣不忠於王,楚何以軫為?忠尚見棄,軫不之楚,而何之乎?』」
王以為然,遂善待之。
陳軫走出以後,張儀進來問秦惠王說:陳軫到底要往哪裡去?
惠王說:那個陳軫真是天下的辯士呢,他仔細地看著我說:
我陳軫一定要到楚國去。
我實在對他無可奈何。便問他;你一定要到楚國去,那麼張儀的話果然是真的了!
陳軫說:不但張儀這麽說,就是路人也都知道。
從前伍子胥盡忠於吳王,天下的國君都想要他做臣子;
孝己敬順他的父母,天下的父母都想他做兒子。
所以,賣給別人做僕妾的人,不出里巷就有人要的,一定是好僕妾;
被人遺棄的婦人,仍舊嫁在她的鄉里的,也一定是好女人。
我陳軫如果不忠於大王您,楚國還要我做甚麼呢?
忠心的人還將被人攆走,我不到楚國,還能到哪裡去呢?
秦惠王認為陳軫說得很對,便好好地對待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