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公以齊為韓、魏攻楚,又與韓、魏攻秦,而藉兵乞食於西周。
  韓慶為西周謂薛公曰:「君以齊為韓、魏攻楚,
  九年而取宛、葉以北以強韓、魏,今又攻秦以益之。
  韓、魏南無楚憂,西無秦患,則地廣而益重,齊必輕矣。
  夫本末更盛,虛實有時,竊為君危之。
  君不如令弊邑陰合於秦而君無攻,又無藉兵乞食。
  君臨函谷而無攻,令弊邑以君之情謂秦王曰:
  『薛公必破秦以張韓、魏,所以進兵者,欲王令楚割東國以與齊也。』
  秦王出楚王以為和。君令弊邑以此忠秦,秦得無破,
  而以楚之東國自免也,必欲之。楚王出,必得齊。
  齊得東國而益強,而薛世世無患。秦不大弱,而處之三晉之西,三晉必重齊。」
  薛公曰:「善。」因令韓慶入秦,而使三國無攻秦,而使不藉兵乞食於西周。

  孟嘗君薛公田文,利用齊軍聯合韓、魏去攻打楚國,
  同時又聯合韓、魏之軍攻打秦國,而且向西周要求借兵借糧。
  西周大臣韓慶為西周去對薛公說:
  賢公率領齊軍為韓、魏去攻打楚國,九年時間攻下宛、葉以北的地方,
  結果使韓、魏兩國變得強大。
  如果賢公又率軍攻秦,更加快韓、魏兩國力量加強了。
  他們南面沒有楚國的騷擾,西面又沒有秦國的威脅,
  並且韓、魏的土地擴大,越發富強,到那時齊國必然受到人家的輕視。
  賢公應該知道,事物的本末是輪流興盛的,
  而其盈虧消長也有時間性,所以我私下為賢公感到不安。
  賢公不如叫我們在暗中跟秦國結盟,賢公根本不必向秦國進兵,
  更不要借兵借糧,賢公守住函谷關而不進攻,
  再叫西周把賢公的情況告訴秦王說:薛公之所以要派兵擊破秦國,
  來使韓、魏強大,是想讓秦王要楚國割讓東地給齊國。
  秦王必放出楚懷玉來議和,然後賢公再叫西周為此而施惠於秦。
  秦國為了不被攻破,必讓楚以其東土地交出,
  自免其禍,那必定是心甘情願的。
  楚懷王獲釋以後,必然感激齊國的恩德,齊國得到東地之後會更加富強,
  同時薛地也就世世代代沒有禍患了。
  秦國並不太衰弱,並且位於三晉以西,所以三晉必然更重視齊國。
  薛公回答說:閣下的意見很好。
  於是就派韓慶出使秦國,一面叫齊、韓、魏三國不要攻秦,
  一面也就不向西周借兵借糧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水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